跳到主要內容區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      標竿中心     績效指標
 

研究領域

(1)尖端合成技術發展及應用(鄭建鴻)(i) 新合成方法、專注現代金屬催化最重要的課題包含劉瑞雄實驗室發展了許多一鍋化反應,例如環化加成反應、或將炔類與低活性的雙鍵做環化反應,得到高價值的雜環分子,並應用於複雜分子骨架合成中,.鄭建鴻實驗室使用鈷或銅金屬進行催化氧化反應,活化了碳氫鍵高效率合成雜環化合物。此研究重要性是以應用廉價金屬取代了昂貴的鈀和銠金屬大幅減少了成本陳建添開發氧釩錯合物催化亞胺不對稱還原。手性氧釩錯合物將被開發用於不對稱亞胺的還原以獲得生物醫藥利益的目標:彭之皓實驗室著重於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技術的開發以合成嵌段共聚物做為高性能的生醫材料; (ii) 儲氫及釋氫材料及觸媒,王素蘭使用有機多胺模板合成高效吸附氫氣與二氧化碳高選擇率等新穎螢光孔洞材料。楊家銘研發新穎具奈米級孔洞複合材料,並用於光催化水分解產氫等催化反應廖文峯發展非貴重金屬催化劑應用於電及光催化水裂解產氫和氧蔡易州設計新穎過渡金屬催化劑應用於模擬氫化酶的釋氫 (iii) 新世代半導體有機金屬合成;季昀實驗室,季昀教授團隊將針對OLED關鍵技術,聚焦在發展具高效率與高穩定性的藍色磷光材料,滿足OLED面板全球市場600億美的規模; 鄭建鴻設計具有延遲螢光有機分子,並且研發高效率發光元件裝置

 

(2)合成新穎多功能分子(胡紀如)本團隊成員共9位教授,計畫目標為發展並合成新型先導抗癌藥物和標靶藥物、及建立奈米藥物傳遞平台。團隊之研究成果將有益於腫瘤疾病患者及醫藥、材料、化學相關領域之科學家。由本計畫發展出之數種前瞻藥物及生物材料,將可貢獻社會,造福人群。胡紀如將發明數種新型骨牌式不對稱合成方法,並利用其製備具抗癌、抗病毒及抑制腦神經退化等藥理活性之不同系列化合物,及研發新穎之功能性奈米生醫藥物載體。黃國柱合成多種奈米材料作為光動力療法及硼中子補捉試劑治療腫瘤。林俊成使用化學酵素合成方法快速建構天然或非天然寡醣體並製作成醣晶片,用以研究蛋白質-醣體交互作用。王聖凱利用合成技術開發新穎平台,以幫助蛋白質分析與其抑制物設計與合成. 洪嘉呈將製備具有功能性的短胜肽,並利用非共價作用力來誘導其自組裝成大型結構以作為生物材料、藥物傳遞與人工酵素之應用。江昀緯發展調控BCL2蛋白家族的化學分子、進而高效率調控細胞制裁。陳貴通開創可控結合化學探針,應用于偵測生物醫學上一系列有重要的細胞分泌物。朱立岡以時間暨空間解析共焦螢光溫度計研究蛋白質受溫度擾動之去摺疊動態過程。帕偉鄂本進行皮膚代謝體學之研究,並發展非侵入性採樣技術結合快速、定量及具選擇性之質譜偵測法。

 

(3)藥物輸送及治療平台(宋信文):在藥物輸送平台部分,本子團隊成員宋信文專長為合成新穎生醫材料以開發高效能藥物制放載體; 陳三元(交大材料)長期開發多項具顯影、標靶與即時監測藥物釋放之多功能奈米載體; 胡育誠專長為開發病毒載體應用於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 陳韻晶長期研究腫瘤抗藥機制並開發結合基因及藥物輸送治療之複合療法; 萬德輝專長為合成應用於癌症藥物輸送與光熱治療之奈米材料; 林宗宏則專精於可攜式癌症生物標記感測系統的研發。癌症為我國死亡率榜首,其中與胰臟癌和乳癌相關藥物和檢測的全球市場規模約400億美金,然而現今臨床使用藥物多存在腫瘤吸收率差、副作用強、且具抗藥性等問題。因此本子團隊短期目標為研發: 1)可經淋巴系統吸收並標靶胰臟癌之口服藥物載體; 2)具有顯影、標靶且可調控監測藥物釋放之多功能奈米藥物載體用於乳癌治療; 3)具高輸送效率且腫瘤標靶的基因治療載體應用於個人化癌症基因醫療; 4)成本低且靈敏度高的癌症生物標記檢測平台; 長期目標為結合複合標靶奈米藥物、基因治療、搭配檢測技術以強化精準醫療的效能,並將技術技轉或 成立新創公司。

 

(4)疫苗產業化平台(胡育誠):在疫苗產業化平台部分,中心團隊為2016年組成。胡育誠長期研究蛋白質表現系統之改良、疫苗抗原設計及疫苗開發;殷獻生專長為以結構生物學、蛋白質工程技術改良製造疫苗生物佐劑;宋信文及曾繁根則專精微米、奈米顆粒製備及用於藥物緩釋;江啟勳專長為免疫治療。全球疫苗市場自2000年至2015年已增長4倍至240億美金,且目前趨勢均為使用基因重組蛋白質搭配佐劑以增強免疫效果。其中豬用疫苗市場龐大,2013年在中國市場達220億台幣,且仍在快速增長。現有的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PRRS)及與第二型豬環狀病毒(PCV-2)疫苗價格可達每劑40-80元,但現有疫苗效果並不理想。因此中心短期目標為結合蛋白質抗原設計、佐劑設計及奈米緩釋劑型,開發具經濟價值且具破壞性創新之動物疫苗(如PRRS或PCV-2疫苗),將技術技轉或成立新創公司;長期則希望將技術拓展應用做為各種生物製劑、藥物釋放相關的生醫材料的研發、製造平台。目前本開發團隊已與屏科大獸醫系鍾文彬教授合作,進行PCV2疫苗豬隻動物實驗,也與高端疫苗進入實質合作,共同開發基因重組蛋白質次單元疫苗。本開發團隊將與鍾文彬教授持續合作,在屏科大具有國際認證的動物試驗舍,應用SPF (specific pathogen-free) 隻進行動物實驗,對未來申請農委會疫苗許可極為重要。待動物實驗有具體成果,將與國內疫苗開發公司如高端疫苗、瑞寶基因合作開發疫苗。 

 

(5)混維奈米材料及元件(陳力俊院士):奈米材料為當今世界學術界積極研究方向,但至今鮮少針對混維度的報告研究,本團隊成員共5位教授,研究範圍包含零維、一維及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與碳材及元件設計。陳力俊教授從事研究零維、一維奈米材料與積體電路金屬薄膜元件研究多年,近年重點為電漿子增益奈米元件研究,在本計畫中將與其他專家合作,進行混成多維奈米材料於電漿子增益研究;黃暄益教授的專長在奈米材料合成、異相催化、及晶面效應探討並研究零維奈米材料和持續進行半導體與金屬奈米粒子的形貌控制合成,在此領域的研究領先全球,未來將持續製備較小的氧化亞銅粒子及與不同半導體材料結合以探討更多的介面電子傳遞情形;李奕賢教授主要專長在奈米光電元件技術與量測、非線性光學、光電子學、超導材料、單原子層之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TMD)合成與異質介面的研究,此二維層狀材料被評估具有高開關電流比、遷移率及優異的光電特性,具有高度潛力可發展下世代奈米元件及可撓式光電元件;闕郁倫教授,開發各式成長方式低溫成長二維材料,引入奈米結構、表面電漿子等技術並藉著斜向沉積法蒸鍍系統及電漿硒化製程開發具各類不同功能性光感測器與氣體感測器等元件並且將雷射誘發成長石墨烯應用在光碟保護層上;吳文偉教授利用臨場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奈米材料之成長與演變,此種從微觀角度探究其運作原理的方式將更具代表性,透過臨場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進行動態觀察,深入觀察具備多重維度的複合式奈米材料之相互影響,探討材料在不同氛圍下所進行其結構與特性、成長行為並了解元件之運作機制。

 

(6)新世代半導體材料驗證平台 (林本堅院士):台灣為世界半導體的研發重鎮,為整合中心之材料合成與新穎ALD、EUV及OLED應用端接軌,本中心建立無機與有機半導體材料驗證平台。邱博文藉UV輔助原子層沈積(UV-ALD)技術整合開發新型有機分子前驅物,應用於小於10 nm半導體製程,提供新穎UV-ALD製程與前驅物開發服務與技術移轉之平台。EUV為小線寬曝光顯影技術的關鍵,陳明彰開發高亮度桌上型同調13.5nm光源,檢測光罩(masks)、EUV保護光罩薄膜(pellicles)且幫助EUV光阻開發並發展小於10 nm之影像技術平台。許博淵博士於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可提供穩定、乾淨、高純度與同調性佳的EUV光源,透過穿透式光柵光罩(grating mask)的組合可產生不同幾何形狀的奈米結構,適合作為光阻評估的微影工具。對於有機半導體材料之開發與應用,林皓武與鄭建鴻分別在光電元件製作量測以及材料合成化學有卓越的表現,其OLED相關研究獲得各大標竿期刊論文報導,同時也擁有眾多材料專利之智財。本單位將設立其應用與驗證平台,將提供有機半導體薄膜、溶液以及OLED元件全方位之製作與光電性質量測。

研究領域      標竿中心     績效指標

研究領域      標竿中心     績效指標

 

瀏覽數: